筑牢大国粮仓 3D智能系统破解清仓难题

渤海湾畔,巨轮缓缓靠岸。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的10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上,7万吨大豆正被快速卸船。作为全国大豆进口的重要枢纽,这里承担着庞大的流转任务——每12颗进口大豆中,就有1颗经此中转。然而,在这巨大的吞吐量背后,一场持续数十年的“仓内暗战”正悄然迎来改变。

深达30米的筒仓内部,潜藏着多重风险:板结的粮食可能随时坍塌,粉尘浓度高达爆炸临界点,缺氧环境更是隐形的生命威胁。过去,清理一个仓动辄超过24小时,三人一组入仓,依靠气吹枪、挖掘机等设备,一点一点凿开坚硬的板结层。

智能清仓破传统困局,科技赋能筑安全基石

转机出现在2025年。日照港集团联合哈工大苏州研究院,与哈尔滨智兀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展开深度合作,开启了"仓擎安控"3D智能清仓监测控制系统的研发征程。在现场,技术人员通过3D雷达扫描仪,首次获取了仓内物料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。“就像为粮仓做了一次CT扫描,每一个板结块都清晰可见”。智兀科技技术负责人指着屏幕上重建的三维仓内景象说道。



此次技术攻关汇聚了产学研三方优势:智兀科技依托在智能感知、三维重建与特种雷达领域的技术积累,负责将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前沿技术进行系统集成与工程转化;哈工大苏州研究院提供核心算法支持;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则凭借其巨大需求和极具代表性的应用场景,为技术落地验证与迭代升级提供了关键平台。


革命性变化随之而来。在中央控制室,工作人员可通过屏幕实时监控全仓作业场景。系统基于实时激光扫描技术,快速识别物料分布与板结形态,动态展示仓内状况,并智能联动清仓设备,引导双螺旋轨道清仓机精准作业。同时,系统还提供掩埋深度监测、避障路径规划等决策支持,实现自动清仓与全程精细化管理。如今,单名操作员可远程同步监控6-8个筒仓,彻底颠覆了以往的“三人一仓”的传统模式。清仓人效提升600%以上。板结分割识别率超过90%自主清仓达成率大于80%。


在安全防护方面,系统构建起多重防线:实时预警板结坍塌风险,智能识别人员位置与姿态,对人机碰撞、坍塌等场景实现秒级响应。人员识别准确率超过90%,预警响应时间小于10秒,全面保障作业安全。

计量精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。借助高密度点云扫描技术,系统实时监测仓内物料体积变化,计量精度高达0.1%。同时,系统深度整合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,为仓储调度与清仓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


"这不只是技术升级,更是作业模式的重构。"相关负责人表示。系统上线后,班组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,清仓周期缩短80%,每年可减少粮食损耗超万吨。

产学研用融通创新,仓储生态智慧升级



作为技术创新主体,智兀科技聚焦于粮食仓储等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核心痛点,通过突破智能感知、无人化作业、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,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粮仓智能管控体系与行业新标准。目前,该产品已取得防爆认证和CNAS认证,并在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推广应用。


这场始于粮仓的智能革命,正逐步延伸至煤炭、水泥等散货仓储领域,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范式。当传统粮仓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,不仅焕发出新的生机,更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。在这条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,中国港口正在为世界散货港口转型贡献独特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

未来,智兀科技将继续携手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等战略合作单位,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,深化产学研用融合,全面提升粮食储运的智能化水平与应急保障能力,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、加快港口智慧化转型持续注入科技动能。





关于智兀






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黑ICP备2024023492号-1 黑公网安备23010302001135号